(01)
多倫路文化名人街
在上海的最後一天
預計搭乘下午5點多的班機回台灣
所以這一天沒有安排太多行程,就只是到多倫路名人街走走
【一條多倫路‧百年上海灘】
位在上海虹口區的多倫路全長約 五百公尺
在頭尾兩端入口處設有石庫門風格的古典牌坊
可別小看了這條路
他可是被認為是上海最有文人氣質的一條馬路
這兒有許多知名的作家都曾經在此待過
包含魯迅、郭沫若、茅盾、瞿秋白、沈尹默、丁玲...等等
因此~多倫路又有「現代文學重鎮」的美稱
在入口處並有這些中國現代文學作家的生平介紹
慢慢沿著多倫路走向另外一邊的街口
道路兩旁豎立了不少的名人雕像
還有一些蠻有特色的名人宅邸
雖然天氣陰陰的
最後還下了一場大雨
還是請你跟著我來一趟上海的最後巡禮
(02)
孔公館~~多倫路250號
1924年建造,抗戰勝利後曾作孔祥熙寓所,人稱『孔公館』
建築立面及內部呈伊斯蘭建築風格
雕刻裝飾及彩色貼面佐以阿拉伯紋樣
產生精緻華麗的視覺效果
可惜~現在已經是一般民居
建築外牆管線雜亂無章
(03)
孔公館~~多倫路250號介紹
有興趣的~~拿放大鏡來仔細瞧瞧
(04)
白公館~~多倫路210號
抗戰勝利後曾作白崇禧寓所,人稱『白公館』
該建築為法國古典主義樣式,氣勢壯觀
巨柱式柱頭為變形的科林斯式
二層露台圍以鑄鐵欄杆,圖案精美
( 05 )
薛公館~~多倫路66號
1920年由薛氏所建造的『薛公館』
是受英國喬治王朝時期風格影響
主體為外廊式建築,入口門廊為新古典主義式樣
如今的薛公館亦有民居,外型顯得有些斑駁
門口庭院上的立鐘反而更搶鋒頭
(06)
多倫路145號
約1920年建造
該建築是外廊式建築
其特徵是主立面牆上連續的牆柱外廊
(07)
多倫路145號介紹
(08)
多倫路145號旁的畫廊
門口半抽象的石獅子很有意思
( 09 )
夕拾鐘樓~~多倫路119號
魯迅名著『朝花夕拾』為鐘樓名稱的由來
鐘樓頂端有古鐘,是以青銅鑄造,樓高18.15公尺
( 10 )
樓體為紅磚造型,有美麗的彩色玻璃花窗,很有文人氣質
( 11 )
Osage~~多倫路93號
約1920年建造
曾為七君子之一王造時寓所
該建築整體具有簡化的新古典主義特徵
表現出向現代建築過渡時期的建築風格
( 12 )
鴻德堂~~多倫路59號
1928年由美國北長老會資助與中國信徒捐款建造
教堂禮拜大廳為巴西利卡式
外部形式採用中國傳統的殿宇風格
是上海現存的唯一中國傳統風格的基督教堂
( 13 )
基督教堂~~卻長得如此『中國味』
現在可以說是多倫路的地標建築
( 14 )
鴻德堂~~多倫路59號介紹
(15)
多倫現代美術館~~多倫路27號
樓高 7 層~主要是中國當代及國際藝術的展覽場
主打『現代藝術』,多是前衛藝術家的作品與展出
(16)
隨著文人的腳印前進
就會來到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會址紀念館
可惜~~碰上整修中
(17)
咸亨酒店
(18)
鴻德書房
日人內山完造於上海創辦內山書店
因緣際會之下和左翼作家魯迅結為莫逆之交
(19)
這小朋友是不是跟多拉A夢的大雄一樣
將0分的考卷藏在書包~只敢拿及格的考卷給他爹看
(20)
看~~魯迅說得口沫橫飛
還有一個位置~~你要不要來參一腳
(21)
ㄟ~~ 魯迅 菸抽太多不好啦
還是到我的咸亨酒店喝杯老酒吧
(22)
噓~~ 丁玲 我跟妳說個八卦......
(23)
下那麼大的雨~~ 全身都淋濕了
怎麼還等不到人家來約我
(24)
路邊有特色的電話亭
不過上海行動電話還算普遍
跟台灣一樣~ 也沒看過有人用電話亭打電話
(25)
多倫路文化名人街另一頭牌坊